為什麼向來標榜高品質的日本企業,選擇犧牲品質?是什麼原因,讓音樂家、科學家、企業員工,認為「一點」謊言無傷大雅?
長年通貨緊縮的壓力,加深消費者貪圖物美價廉的傾向。日本企業只好各懷心機、暗自鬥智,用不能說的祕密把成本壓到最低。
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越演越烈,日本企業被短期利益壓得喘不過氣,員工也在績效掛帥的能力主義下倍感壓力,遊走道德與法律邊緣。
經濟、外交的挫折與停滯,更加深日本社會打從心底渴望奇蹟式的成功、戲劇化的英雄。
無論是連鎖百貨、日本貝多芬、紀錄片導演,都在追求企業與個人品牌的路上,迷失自我,做出錯誤的決定。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56589&eturec=1
◎ 專業能力擺最後。柏克認為,如果把一個缺乏專業背景,但學習力強、好奇心旺盛、同時具有新興領導力的人選,抓去做人資、財會等專職,在他的經驗中,這些人選往往會打敗所謂的「專家」。和專家相比,這些門外漢偶爾會搞砸,但他們若能提出一個前所未見的解方,就有可能帶來極大的價值。
聽完柏克的招募原則,佛里曼認為, 谷歌拋開所謂正統的衡量指標和條件,才能挖掘出各路英雄好漢,「那些沒完成大學學業,就出來闖天下的人,才是真正與眾不同的優秀人才。我們必須盡一切可能,找到這些人,」博克說道。
而對一般人而言,我們又能從谷歌經驗學到什麼?佛里曼提醒,因為谷歌夠有本事、能吸引優秀人才,自然可以跳脫傳統方式,但對大多數的年輕人而言,上大學、取得好成績,仍是取得大部分工作的途徑。
另外,佛里曼也坦言,柏克的分享,事實上正透露出一個重要訊息:你的學位,已不再代表你有能力去勝任某份工作。
這個世界只在乎你能做到什麼,而不在乎你是如何學到的。
告訴你Google傳說中的夢幻辦公室,背後殘酷的真相……
跟所有偉大的年輕公司一樣,Google及其員工反映出創辦人的個性與理想。創辦人要維護公司的文化,就是雇用跟自己一樣的人。
賴瑞與賽吉從最早期就會親自跟應徵者面談,現在還是堅持親自面試重要人選。賴瑞堅持招募有理想的員工,他曾這麼說:「我們強烈相信,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,雖然在短期內會犧牲一些獲利,但長期而言,不管從股東的角度或其他方面來看,一定會獲得更好的回饋。這也是我們公司文化很重要的一個面向,並且在公司內有廣泛的共識。」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49922&page=2
賴瑞與賽吉散播的理念有如傳染病,感染給這些電腦專家與工程師,每一個員工都渴望做出很棒、獨一無二的東西。賽吉認為這點特別重要,尤其是股價處於低檔時,「這時你會想確認,員工待在公司是因為他們喜愛這裡的工作、喜愛創造新事物,而不是只想賺錢」他說。「雖然創作出很有價值的東西,值得獎賞,但要等到那些創作真正獲利時。」
Google的員工們一致認同,功成名就的榮譽甚至比薪資福利及股票上市更重要。這並不是說大家不在乎發財,任何人在加入前途無量的新創公司之前,金錢當然會是個大誘因,但不是全部;一位前員工如是說:
我在加入Google之前曾待過別的網路公司,確實也很讓人振奮,但跟在這裡所感受到的振奮全然不同;在Google,員工真的認為自己在成就大事。在先前那家公司,他們比較用心在想如何賺大錢,而在Google,則幾乎是不屑談到金錢。網路當時正火紅,短期致富的人比比皆是,奢華享受被視為理所當然。不過說實在的,Google從未將賺錢當成目的。員工總是專注於科技研發,不會有人拿著昂貴遊艇的照片到處炫耀,但倒真有人會在突破重要關卡時,興奮地衝進來打斷會議。
這位員工形容工作環境有如「天鵝絨監獄」(velvet prison),其中的福利與祥和氣氛,彌補了瘋狂超時工作的壓力。「一天十二小時,一星期六天是常態,」他說,「這其實由自己決定,但壓力會讓你這麼做。由於公司全天候供應食物,所以根本不需要為吃飯而離開辦公室。在Google的生活形態就是一星期七天、每天二十四小時。每一個人全都是非常善良。」
簡而言之,隨著Google的成長,賴瑞與賽吉也只好跟著成長,必須仔細檢視公司的額外福利,結果發現就一間有兩萬名員工的公司而言,實在有點太奢侈了。成功不全然是一直向上飄飄然。《紐約時報》的記者下了如此結語:Google正變成「不過是另一家普通公司。」
尤斯特思則為縮減福利的決策辯護,「過了一段時間後,小量的福利乘上大量的員工,突然變成龐大的數字。以一人一瓶水來算,乘上兩萬人,瞬間成本就讓人嚇一跳。光水一年就花了一百萬美元。」
對任何變成像Google規模這麼大的公司來說,稜角磨鈍了,是無可避免的,理想也要向現實低頭,當公司主管面臨一些困難的抉擇時同樣必須讓步。這家公司正逐漸變得更強悍,同時也比較懂得變通了,賴瑞與賽吉他們自己也是如此。
人生難的 .... 我覺得還是選擇 QQ
而且還要選擇跟自己擁有一樣理想與目標的人XD
人生才是會朝著自己想要的目標跟方向而去@_@
物以類聚這話、 是真的。
人在怎樣的尖銳,總會因為外在的碰撞而磨掉許多菱角,
公司也是如此QQ
為的是能更好、更圓融的像前邁進吧 @@
尖尖 >> 衝破市場跟舊有價值觀
逐漸被磨圓 >> 遭遇到更多的阻礙,但也成為了中心體系
然後被其他尖尖戳 >> 新的派系跟潮流在趕上來。
然後 .... XD 看能力了
就像人呀~ 很多角角,沒人去磨你的時候就一直都帶著刺,
等撞到了,自然就會被磨圓了 QQ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55373&page=1
工作變多、薪水不變?4種狀況,你該對升遷說「不」
1.工作內容並不吸引你
如果該職位無法讓你發揮長處,接受升遷也只是浪費你的才能。當我們在工作上得以盡情發揮、且樂在其中時,才能交出最漂亮的成績單。所以在機會來臨時先三思:「這值得嗎?」、「這是我每天都想要做的工作嗎?」舉例來說,比起管理部屬或是內部股東,擅長推銷的人可能比較希望能外出挖掘新客戶。
2.工作變多、薪水不變
這是公司普遍採取的動作:提供一個看似光鮮亮麗的新職位、更大的團隊、更多的責任,但要求你先做出一些成績,以證明你是適任人選。別掉入陷阱,這只是公司為了省錢的招數。曾有人就一直留在這樣的「試用期」中,日子一久便麻痺習慣了。特別要注意,如果薪水及職位並未跟著加級,那就不能算是升遷。(見「人資主管教你薪資談判──談什麼?怎麼談?」)
3.你並沒打算久留
人們總是會不斷尋找更好的機會,隨時想要轉換跑道是正常的。若是升遷代表你必須放棄你真正想做的事,那就沒理由接受。另一方面,公司必須在升職的員工身上投入大量時間及資源,若你沒打算在該公司久留,最好拒絕。這不只能保住你的名聲,也能避免公司因此有所損失
4.此次升遷會使你生活大亂
這也許是人們考慮最久的因素,為了生活品質而拒絕升遷機會,似乎代價太過昂貴,且顯得自己毫無野心。研究顯示,當人們越快樂時,生產力就越高。如果你接受一份需要犧牲快樂的升遷機會,很有可能你的生產力也會跟著低落。在婉拒後,試著替換客群、或是研發新的產品,讓現在的工作更有趣、更具挑戰性,自行替自己的工作「升官」。(見「挪威人教我,比工作更重要的事:工作態度篇」)
★ 你應該要懂得對不適合自己的東西 SAY NO 。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54391
不以工作為人生目的的挪威人,倒也不能說他們好吃懶做、不事生產。在彈性上班的制度下,挪威人也會選擇每天五點起床,七點抵達辦公室,而後工作滿7.5小時便早早下班,午休時間挪威人通常只花半小時,以簡單冷食果腹,便又立刻投入手邊工作。也許他們的平均工時相對亞州國家而言略短,每人每日還是投入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力氣在工作上。
本文出自啟動文化出版《挪威人教我,比工作更重要的事:不用加班、不用存錢的滿足人生》,更多內容>>
起追求「小確幸」,「滿足」才是人人渴求的終極目標。
被譽為「生活最美好的國家」,究竟挪威人怎麼過生活?怎樣很滿足?
超時工作:你一周加班幾天?挪威上班族平均下班時間是下午四點,只有3%的人曾經超時工作。
在距離台灣一萬零五百公里距離的挪威,這裡是多次被聯合國「人類發展指數」評選為全球最適合人居住的國家;二○一○年也曾被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受封為「生活最美好國家」,挪威的國民年所得將近九萬美元,約為台灣的五倍,有八十六%的挪威人滿意自己的生活。
這個眾人眼中的美好烏托邦社會,究竟什麼原因得以擁有富強國力及幸福國民?作者李濠仲透過在地生活的觀察和體驗,以具體、臨場感的故事介紹北歐式的價值觀,為讀者提供人人為之嚮往的社會圖像,從中解讀挪威人幸福感的來源。過程中,我們將發現許多有別於東方社會的態度和觀念,又或者意外藉由這座遙遠的王國,投射出曾經讓我們感到幸福,卻不慎遺忘的生活方式。挪威式的生活標準,對我們來說,未必高不可攀,而且其中說不定有著更符合我們所需的人生樂趣。
★ 其實 .....
看了這麼多東西,感想一定有很多@_@ .....
但是要怎麼把這些感想轉變成是有意義的東西呢 .....
可以創造出產值的東西呢 >"< .... 唔唔 ......
寫童書!? 囧 "
在想想囉!!
留言列表